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也由此成为全球最早将5G商用服务落地的国家之一。
数字经济学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5G+人才培养工程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陈晓华表示,虽然我们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但在“4G并跑”之后,我国终于在5G时代成为全球领跑者,5G商用步伐也迈进了全球第一梯队。这意味着中国是5G核心标准的重要主导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5G的国际话语权。
5G时代,人工智能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5G时代,万物互联,极低时延。它带来更宽广的网络覆盖,更稳定的网络连接,更高效的数据传送,将为个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改变。
陈晓华认为,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多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我们所说的终端不仅仅是我们认知的手机,而是各种我们接触到的能够接入到5G网里面的都成为5G的终端,而相互通信的各种终端通过传感器等感知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在这个背景中,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网络普及优势更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但是随着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和处理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5G技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陈晓华表示,5G的下行峰值速率是4G的20倍,成为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动力。人工智能在5G时代下,可以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丰富的内容、更智能的应用模式以及更直观的用户体验。
专家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4亿,占全球连接总数的15%。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5G用户数最多的国家。这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根据Tractica发布的报告,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市场会达到368亿美元。
5G+人工智能将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5G可以称得上是基础设施,如同‘新型高速管道’一样,为庞大的数据量和信息量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性,它将催生和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将率先在交通、能源、制造、教育、医疗、消费、休闲娱乐等行业应用,促进传统商业模式演进、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陈晓华说,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替代简单重复的劳动,解放人力,提高效率。5G依靠高速率、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等特性,使得人工智能的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科研领域,复旦大学率先部署高校热点区域的5G网络建设,在类脑智能科学研究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首先开展试用,并已经助力科研实验应用。同济大学将在大学附属医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汽车学院搭建5G网络,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华为合作,建立5G通讯网络模块,探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陈晓华指出,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很多核心算法已经公开,就是需要跟传统企业结合,在传统企业中落地应用,开花结果。5G+人工智能将会在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中找到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
陈晓华进一步表示,5G时代,人工智能在远程医疗、智慧城市、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电子商务、无人驾驶、农业等领域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压力日益凸显,老年健康服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智慧养老领域,服务型机器人会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大舞台。
5G+人工智能新时代,信息安全要同步发展
5G和人工智能结合,能够为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陈晓华指出,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5G+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的同时,我们的信息安全也将面临更巨大的挑战。为什么呢?5G网络让“连接无处不在”的同时,也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暴露于网络之上,置于被泄露的风险之中。互联网发展的越快,对公民信息保护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信息泄露、大数据交易、电信诈骗在今天已经屡见不鲜,如果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这项基础性工作做不好,势必会影响5G+人工智能的发展。” 陈晓华建议,在实践中应加快健全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同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多种检验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漏洞,确保信息安全,必须拧紧信息传递中的每一道阀门,筑牢公民个人信息防护墙。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可以预见,插上5G双翼,人工智能大有可为。